此圖正確的書寫應是《天地君親師位》,“君”被改成“國”,是嚴重錯誤!完全違背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本義!
這起源於民國初期,因為,辛亥革命清廷退位、建立了民國,結朿了農耕時代的君主制,所以,民國的一些崇歐主義者,就將“君”改為“國”,以為“君”是僅代表君主制,是專制者、獨裁者,而根本不懂“君”的本義。 “君”,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義理,它不是專制者、獨裁者的代稱,而本身就是“天、地”,是“天子”、“天下為公”,是至“善”、至“理”、至“德”的本義,這在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學著作中就可讀到、並認識到的。農耕時代的統領治理者,起名“君主(皇帝)”,正是採用這個名詞概念的這些最好的義理,以表明其是“替天行道”“奉天承運、代天保民”的,與封建專制完全無關! 在清未以前的歷代,社會中供奉的牌位《天地君親師位》之“君”,也根本不是指的統治君主(皇帝)凡夫。更與某姓氏的祖先,是否當過皇帝無關。首先指的還是“天、地”,天地自可稱為君,为君、為親、為師,“天君、地君”。君,為上位、乃天;子,為下位、乃地,故“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構成“亨通、互利、率性”的,自然的、有序的、仁愛的、公正的美好社會(地球、宇宙)。萬物眾生自強不息者皆為“君”~君子,是社會共性價值觀的法統體現,《天地君親師位》義理博大精深。 在社會中,聖人、一切大德、英雄豪傑、善者、智者都為君,一般稱讀書人為君。道教中的神仙都是君,“君”的概念是:天道、天理、天德,其用词很廣泛、互通的。為人處事都要做君子、不做小人,有君子的風範,人人都可以成為君子(怎麼就要把君與專制者等同起來呢?同時,還應區別:中國的君主、皇帝,與西方歐洲及它國的國王、皇帝本質不同。中國君主、皇帝,沒有自己單獨的思想、理論和文化,而是與全社會的一致,同樣與凡夫一樣,要學中國(傳統)文化,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化、不例外;“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說得明确。) 同時,中國(傳統)文化(儒道釋)中,用詞並不講“國”,是講“天下”(四海),範圍是很大的,包括地球宇宙(也包括最小的“社禝”、“江山”概念),(如小說《西遊記》中,就是講“天下”,走了那麼多的“國”,“天下”之理只有“一”。)中國(傳統)文化就是普世的“一理(德)”,是人類共性的自然法文化(非中國人才有之性。英國湯恩比博士對此有高度的正確評價;佛教大師淨空法師,對此更有超前預見的、華語世界唯一的、最先的精闢論述)。 所以,用“國”字,把中國(傳統)文化的普世大義都改變縮小了!(並且,把“天”、“地”、“親”、“師”的本義也改變了。)(--轉摘《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