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南知青网学术科技频道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大浪淘沙

春節祭天祭祖

[复制链接]

82

主题

2922

帖子

664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44
 楼主| 发表于 2022-2-1 03: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历代《耕织图》中始终如一的“牛”

中华以自然农事从治道,历代帝王无不以农桑为天下之本,为了表明自己重视农桑的治国态度,“耕织图”就成为历代皇帝所提倡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而牛则是《耕织图》中不可或缺的主角。君主亲耕,率范天下,自三皇五帝始已如此,方为天子。并非什么今人ML之邪见“作戏”!

提起《耕织图》,就不得不提南宋绍兴年间的一个县令楼璹。当时的皇帝宋高宗赵构进学重视农桑,楼璹在任职县令期间,也认识到耕种和纺织的重要性,深觉从事耕种和纺织的百姓很辛苦,就开始绘制《耕织图》。

为了真实、准确地再现农人的耕织场景,楼璹跑遍周边的乡镇和村庄,深入田间地角,出入农家,与当地有经验的农夫蚕妇研讨种田、植桑、织帛等经验技术与方法,并通过以诗配画的方式,系统描绘了江南地区耕作与蚕织的工序和技术。

狩野永纳刊本《耕织图》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
因时代久远,楼璹所绘的《耕织图》现已失传,据研究,现美国国会图书馆藏的一部日本延宝四年(1676年)狩野永纳刊本《耕织图》,是可考证楼璹《耕织图》最早的刻本。

随后,这本农业科普画册就被呈现给了皇帝,高宗看后非常高兴,对其称赞有加,同时,他还将《耕织图》作为后宫间接了解农村、农业生活的一个“样本”,一时朝野传诵,全国各地也开始绘制《耕织图》,从而引发了一次“耕织图”的高潮。

南宋以后,许多画家也纷纷以此为范本不断改编、临摹了多种内容大致相同而风格各异的《耕织图》,例如元代程棨绘制的《耕织图》。

传元代程棨摹楼璹《耕织图》绘本 赛克勒美术馆藏
到了清代,“耕织图”更是迎来了空前的繁荣,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他们都对《耕织图》钟情有加。
康熙三十五年刊刻发行的《康熙御制耕织图》 朱印刊本(玺为朱印)

清乾隆刊刻发行的“耕织图” 朱蓝套印本(此本是由康熙三十五年御制耕织图缩摹而成)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圣祖南巡,江南人士纷纷将珍贵藏书进献给康熙阅览,其中就有南宋楼璹创作的《耕织图》。当时康熙看到这本书后龙颜大悦,并感恤农夫、织女的苦寒劳作,遂命宫廷画师焦秉贞,以楼璹的《耕织图》为蓝本,重新绘制。而他则亲自担任这本书的文字作者,为耕作和纺织创作了23首诗歌,焦秉贞则采用中国画技法和西洋透视法相结合的方式为诗歌配图。及至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御制耕织图》由内府刊刻发行,成为历代《耕织图》中极具盛名、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作品,更是中国古代版画史上一部传世经典。

《康熙御制耕织图》也直接引领了“耕织图”的第二次风骚,随后,全国各地竞相效仿,出现了各类模仿“耕织图”内容与形式的作品。

陈枚绘《耕织图》
康熙晚年,还是皇四子胤禛的雍正命宫廷画师以《康熙御制耕织图》为蓝本,摹绘了一套耕织图进献父皇。非常有意思的是,这套图中,雍正有心地、让画师以自己和妻子、孩子为原型,分别画成图中的农夫织妇,他们身着汉服、拿起农具,在田间地头cosplay了一场田园耕织

海外翻刻的石版套色“耕织图”
这套石板套色耕织图是由海外翻刻的“耕织图”精品,来自尼德兰莱顿地区,由Pieter Willem Marinus Trap(1821-1905年)制作,原本收录于《Internationales Archivfur Ethnosraphie(国际民族档案志)》第十卷。描绘的是每年正月,皇帝率领文武百官于先农坛亲耕籍田的祭祀活动。籍田即“一亩三分地”,由皇帝左手扶犁,右手执鞭,以示重农。

雍正并没有辜负康熙农桑为本的期望。以亲耕籍田为例,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典礼。清代皇帝在孟春时节,都会带领王公大臣到先农坛祭祀神农,然后行耕籍之礼。典礼当天,首先由赞礼官将所需的农具、耕牛、种子备好,然后由皇帝亲自扶犁,鞭策耕牛耕田,三推三反之后,皇帝登上观耕台,看着王公大臣们依次耕田。而这些由皇帝耕种的田地所收获的粮食,将被用于祭祀。

皇帝亲耕反映了历代帝王对农业生产(自然
农耕社会,农业生产、也就是社会生产。即现在的GDP。)的重视,而当政十三年的雍正,曾经十二次到先农坛祭祀,亲耕籍田。由此可见他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冷枚绘《耕织图》
乾隆三十四年勒石拓本而成的“耕织图” 清宫画院据元代程棨本耕织图翻刻而成

爷爷和父亲都干过的事,乾隆自然也要排队跟上,他曾命宫廷画家也绘制过“耕织图”,此外, 乾隆还在现实生活中建造了一幅“活”的“耕织图画”。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帝把清漪园(颐和园)的一处富有田园风光的景色命名为“耕织图”,并命人将宫中所藏元代程棨摹楼璹的《耕织图诗》,以阴刻手法,镶嵌在清漪园“耕织图”景区玉河斋前的左右廊壁的石刻上,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23方耕织图石刻就是当时的成果。
(部分图片转载自浙江美术馆)
作者:杨晓萌
转自中国美术报 (本文图分别见前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2922

帖子

664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44
 楼主| 发表于 2022-2-1 04: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亲耕图22_31.jpg

亲耕图22_3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2922

帖子

664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44
 楼主| 发表于 2022-2-1 04: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亲耕图22_3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2922

帖子

664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44
 楼主| 发表于 2022-2-1 04: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亲耕图22_34.jpg

亲耕图22_35.jpg

亲耕图22_36.jpg

亲耕图22_3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2922

帖子

664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44
 楼主| 发表于 2022-2-1 04: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亲耕图22_38.jpg

亲耕图22_3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2922

帖子

664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44
 楼主| 发表于 2022-2-1 17: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亲耕
天子于每年正月亲自到田间耕作,表示重农,收获的粮食天坛明堂供奉上帝。 [1] 古代,天子亲耕,后妃亲蚕是邦国之重务。 [2] 天子亲耕的目的更在于其“劝农”的示范意义,所以扶犁亲耕前还有一套礼仪,首先是祭先农。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要到先农坛行祭农耕耤之礼,其“亲耕”的地块面积恰好是“一亩三分地”。
日本皇室保持了天子亲耕的传统,日本天皇每年都要在皇宫内的稻田里亲自下地种植和收割水稻。 [3

古礼。天子于每年正月亲自到田间耕作,表示重农。
《礼记·祭统》:“天子亲耕於南郊,以共齐盛。”
《谷梁传·桓公十四年》:“天子亲耕,以共粢盛。”
汉 桓宽 《盐铁论·授时》:“故春亲耕以劝农。”
关于耤田,有据可查的记载出现在商代,周代时出现了较为明确的制度描述。“耤”通“藉”,《史记》中又作“籍田”,《汉书》、《旧唐书》等作“藉田”,明清以后多写作“耤田”。《说文解字》对“耤”字的解释是:“帝籍千亩,古者使民如借,故谓之耤。”耤田在井田制度下又称“公田”。《周礼》注曰:“古之王者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必私置藉田,盖其义有三焉。一曰以奉宗庙亲致其孝也,二曰以训于百姓在勤,勤则不匮也,三曰闻之子孙躬知稼穑之艰难无逸也。”在周代,耤田多达千亩。据《礼记·祭义》记载:“昔者天子为藉千亩,朱纮,躬秉耒;诸侯为藉百亩,冕而青,躬秉耒。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古……”。
最早有确切纪年的皇帝耕耤礼是汉代,汉文帝即位之初,贾谊上《积贮疏》,言积贮为“天下之大命”,“于是上感谊言,始开藉田,躬耕以劝百姓”。并于前元二年(公元前178年)正月丁亥下诏曰:“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藉田,朕亲率耕……” [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2922

帖子

664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44
 楼主| 发表于 2022-2-1 17: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亲耕图22_40.JPG
祈谷之祀
礼制名。亦称“祈年”。中国古代帝王祭天祈求丰年的制度。皇帝祭天祈谷之制,始见于《唐书》。

礼制名。亦称“祈年”。中国古代帝王祭天祈求丰年的制度。皇帝祭天祈谷之制,始见于《唐书》,宋代相沿。清顺治朝定,每年正月上辛日,后改为立春后上辛日,祭祀昊天上帝,为民祈谷,祷求丰年。天坛内垣北门成贞门之北建大享殿。坛圆,南向,内外柱各十二,中为龙井柱四根,金顶,三重檐,覆以青、黄、绿三色琉璃瓦。东西庑二重,前各九楹,后各七楹,前为大享门。乾隆十六年(1751)更名为祈年殿。此为皇帝行祭祈谷之处。每年皇帝亲祭,至西天门内神路西降辇,入祈年左门,诣皇乾宫上香。礼成,诣祈年殿视位毕,出左门升辇, 至斋宫。祀日, 皇帝于斋宫外乘辇,至甬道正中换礼舆,至神路西降舆,步入幄次,入左门。其行祭仪注与行祀圜丘坛相同。参见“祭天仪”[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2922

帖子

664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44
 楼主| 发表于 2022-2-1 23: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年三十祭祖
30-220231g.jpg
30-220231h.jpg
千年漂泊中形成的客家文化,一直固守着浓厚的 “寻根意识”和强烈的“祖灵崇拜”观念。近十几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平日里乡村中同村共屋、同屋共族、同族共根、同根共脉的叔伯梓侄、叔婆伯姆都难得一见。年三十敬祖公,成为客家地区宗族亲人相聚相敬、增进情谊的最重要的传统民间习俗之一。
祖公一定要敬,这是客家人坚守传统文化的一个世俗共识。敬祖公绝无二心,它就是缅怀祖先功德,增进宗族观念,共享幸福生活,企盼美好未来。年三十当天,各家各户一家老小来到老祖 屋厅堂内,将三牲(猪肉、鱼、鸡)和供品(果品茶酒等),在八仙桌上整齐摆放,接着斟茶敬酒,焚香点烛,在香烛焚烧期间需添酒加茶,酒过三巡后,众人在先祖灵位前举香施行三鞠躬或三叩首礼,行礼时可在祖灵面前汇报家事或说一些吉祥话以及求财求平安之类的吉言善语,礼毕后接着是"奉财宝"(将寿衣、冥币等物品焚烧),最后是燃放喜炮,整个过程大概持续一个小时左右。
年三十敬祖公,平日冷清的祖屋此时变得热闹非常,人头攒动,喜气洋溢,浓浓的亲情使人与人之间显得格外友爱亲善。就在这一天,不管是本地还是迁居到外地如"珠三角"等地的族人,都会返回老祖屋,焚香叩首,祭拜祖先,追思先祖功德的虔诚之情。
祭祀期间,不分权贵高低只分辈分大小,同祖屋、同祖公的叔婆伯姆、叔侄孙嫂欢聚一堂,聊一聊世间事,叙一叙别后情。一句句祝福话、一声声拜年语伴随着朗朗笑声,把祖公厅堂内欢乐祥和热闹欢腾的气氛推向高潮。通过敬祖拜宗,不但可以加深一祖相传、血脉相通的归属感,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拉紧血缘关系这根纽带,增强族人间爱乡爱家的凝聚力。年三十敬祖公,是客都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画,一首悦耳的和谐曲,一首激昂的抒情诗,一个传统的大民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2922

帖子

664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44
 楼主| 发表于 2022-2-2 00: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年年三十祭祖
是我们乐氏宗祠的传统
30-220231h1.jpg
30-220231h3.jpg
30-220231h2.jpg
每年年三十祭祖是我们乐氏宗祠的传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2922

帖子

664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44
 楼主| 发表于 2022-2-2 00: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30-220231h6.jpg

30-220231h5.jpg

30-220231h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南知青网学术科技频道   

GMT+8, 2023-10-3 09:00 , Processed in 0.16217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