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南知青网学术科技频道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92|回复: 17

佛菩萨赤足PK缠足、高跟鞋、尖头皮鞋

[复制链接]

77

主题

2750

帖子

623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231
发表于 2022-11-17 13: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菩萨赤足PK缠足、高跟鞋、尖头皮鞋
截图204.jpg


(一),裹小脚,是现代人最痛恨的一个历史陋习。但却冤枉到中国传统主流文化,这是一个后朝代才出现的民俗问题,不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孔孟之道、宋明理学无关!
这本是不知是谁人兴起的一种审美观点面已,但却危害极大
当我们诅咒裹足之时,也应联系到西方同样发明的高跟鞋、尖头皮鞋这两种鞋至今仍然伤害全体人!事实上,长期穿高跟鞋的女性,脱鞋后,脚变形的也非常难看。同样,长期穿窄头鞋、尖头皮鞋的,脚都变形了!脱开鞋,有几个人的脚趾是象出生幼儿那样自然好看?大人象幼儿那样脚趾正常好看的人实际很少,都被各种鞋伤害了脚!
而无意中,看见一首诗,才恍然大悟,佛菩萨早就告示人们:要自然美,要自然的健康!
一首骂得好的好诗
清乾隆时赵钓台买妾,有李姓女貌佳,而嫌其足未裹。媒谓女能诗,赵即以“弓鞋”为题面试之,女即書曰:“三寸弓鞋自古无,观音大士赤双跌。不知裹足从何起,起自人间贱丈夫!”(转《热小魄》上传帖)
为此,我们重细看:佛菩萨圣像,为什么他们都赤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2750

帖子

623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231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7 14: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屏幕截图601k.jpg
顶礼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顶礼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顶礼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2750

帖子

623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231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7 14: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屏幕截图602k.jpg
顶礼 南无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顶礼 南无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顶礼 南无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2750

帖子

623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231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7 14: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屏幕截图603k.jpg
顶礼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顶礼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顶礼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2750

帖子

623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231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7 15: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中国文化(传统文化儒道释同源,早就把宇宙、地球、自然界、万物、人类的本质与规律讲清楚了,而是人们自己不学,不知矣。儒学讲“君子求道小人求欲”,“存天理灭人欲”,而裹足是一种畸型变态的人欲。道家的九大女仙,如女娲娘娘补天,怎么能是小脚?“历来拜佛的人多,但却少有悟者”佛菩萨已经赤脚,明白地展示了自然美,…,可一些人却偏要去裹佛菩萨已经告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可却要作恶,……。
大成孔圣二千多年前已经大宣:“大之行,天下为,却逆之,搞“天 下 为 私”,……。三清祖师之老子已戒:“道法自然”,可却偏要去走外国的人为道路…。说到底,是后人至今人,没学好、没理解好、甚至背叛了中国文化儒道释经典的自然義理。
这个问题,宋明理学的产生,正是针对这一状况而言。可惜却至今没理解“知行合一”之深意。…缠足,正是悖“知行合一”而行的现象,至清愈烈。对于儒学来说,其后人学者的问题,就是“知行合一”的问题。对佛学道学来说,其信众、居士、弟子、道士,是守戒的问题。“五戒”“八戒”、“戒贪欲(贪、瞋、痴三毒)”“守清净”等戒律之“戒、定、慧”“空”中自然出“慧”、出“福”了(大浪淘沙编撰 2022.11.11)
1120-101.jpg
(看图中:这些妇女,正是从一处佛殿走下。她们去拜佛,怎么就明明看见佛菩萨是赤足,却沒联想一下:“自己为什么要缠足?”。所以,许多事都是“视而不见”造成的。“一切从心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2750

帖子

623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231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7 18: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缠足”问题的一些文摘及网友讨论:
作者:匿名用户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很早就有,不同于世俗赞扬缠足的有识之士,提出不同见解,但成效不大。宋代车若永在其《脚气集》里,对此提出质疑:“夫人缠足,不知始于何时?小儿未四五岁,无罪无辜,而使之受无限之苦:缠得小柬,不知何用?”
余英时在其文《民主、人权与儒家文化》中指出,“正如狄百瑞说的那样:‘缠足经常被当作显示儒学残忍、扭曲、男权至上的罪恶习标志。’但实际上正如他清楚地阐明,这种侵犯女人权的极端形式儒学佛教均毫无关系。”

理学的创立者程颐的所有后代,直到元代都忠实沿袭不缠足的家族传统。
满洲人没有接受汉人的缠足风俗。崇德三年(1638年),清太宗下令禁止妇女“束发裹足”。顺治十七年,规定有抗旨缠足者,其夫或父杖八十,流三千里。康熙三年再申前令,但没有认真执行。有清一代,旗人始终没有缠足。汉人则认为缠足乃汉人民俗,刻意保留,所谓男降女不降,而妇女缠足比以前更甚。
放足
到了清朝末期,缠足被当时的知识分子们,视为中国社会落后的象征之一,并认为缠足造成中国妇女的羸弱,进而影响到整个民族及国家的力量,因此开始推行反缠足运动,成立许多天足会
维新运动创始人之一的康有为,写了一篇《戒缠足会檄》,在女儿到了缠足的年龄后拒绝为其缠足,遭到了家乡人的强烈反对,但他仍坚持不给女儿缠足,成为近代反缠足运动中的一段佳话。此后,康有为的女儿还曾陪他到西方游历考察。

1902年2月初,慈禧太后颁布劝戒缠足懿旨上谕,并说:“汉人妇女,率多缠足,由来已久,有伤造物之和。务当婉切劝导,以期渐除积习。” 由于清廷的公开提倡,晚清社会的“不缠足”运动蓬勃发展,这才使得那些饱受缠足戕害的女性同胞得以解放。河北、天津都成立了中国人自己创办的不缠足会。
1912年3月13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也发布命令,通饬全国劝禁缠足,不缠足运动更加轰轰烈烈地在全国展开。至此,“缠足”在法令上得到禁止,中国的缠足风俗开始从沿海大城市消失,并逐渐影响到内陆地区。但放足运动也受到不小的嘲弄。
1929年国民政府又发布放足布告,派有专员督查落实。缠足风俗的完全消失,最晚则要到1940年代甚至1950年代以后。
云南省昆明市以南一百四十公里的通海县,有六一村,被称为“中国最后的小脚部落”,至今此地有二十二位缠足的小脚老太太。

台湾的缠足风俗在日治时期时,与鸦片薙发并列三大传统陋习。日人严格取缔缠足风气,并且在户口调查中记载女性缠足情况。当时台湾成立许多“天足会”,鼓励妇女遗弃旧习,一时成为风尚。1906年梅山地震,女性死亡比例比男性高很多,为了地震逃命,长辈开始同意家中小女孩不用缠足,废除妇女缠足的政策得以顺利推行。
发布于 2015-04-23 01:35
----------------------------------------
“裹小脚”出于儒家传统吗?
发表时间:2010-09-14 09-09 来源:南方都市报
  我从小所处的意识形态氛围:是以反封建为主旋律的,我小时候看书学着称孔子叫“孔老二”,曾经让我爷爷很不高兴。有一个结论,我曾经以为是历史常识。那就是中国过去之所以有女人裹小脚的习俗,是出于儒家传统。不过我最近几年真正用了些心,发现事实并不是那样。从儒家的经典里,找不出儒家歧视女性的证据。倒是基督教更有很多白纸黑字论证女性对男性依附关系的文字,比如《圣经》里“哥林多前书”中讲“男人是女人的头”。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干脆说女人是男人的一根肋骨变的。

具体到女人裹小脚这个特色
  余英时先生早已指出裹小脚并不是来自于儒家传统,甚至也不是来自于宋明理学:“我想指出一个重要却被长期忽视的事实,理学的创立者程颐(1033-1107)的所有后代,直到元代都忠实沿袭不缠足的家族传统”(余英时先生作了很多澄清对儒家的文化误解的工作,参考丁传靖编《宋人轶事汇编》(中华书局,1981),卷9,第2册,页455)
  这并非孤证,我爷爷和奶奶的家族,都是江南的书香门第,几代都是正统儒家传统的知识分子,他们两个家族的女性可考证的,即使我奶奶和我爷爷的母亲到祖母一辈也并不缠足,那可以上推到上上个世纪的中叶。  
    另一个辅证是,为什么同是儒家文化圈的朝鲜和日本都没有这个习俗呢?   
  可是缠足这个陋习在中国历史上确实存在,我外公家是山东的三代贫下中农,他14岁就参加了八路,他的母亲就是裹小脚的。这种习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发表时间:2010-09-14 09-09 来源:南方都市报
------------------------
网文指,大儒朱熹在漳州主政时,曾下令女性缠足。对此,不能持肯定。因为,南宋时,究竟是否流行褢足、又是怎样一种状况?是不清楚的。而网文引述的那点资料不能证明,又沒见或难寻第一手资料。因资料不全、甚乏,还需实查,原资料求证。所以,此事只能是说法而已。“缠足”的概念,在历史以往并不统一,朱熹政令的所指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能确定,无法就此作出定论。这只是林语堂先生的个人见解、引起的名人影响(《吾国与吾民》)。林先生对朱熹的见解,及对孔子的幽默,反映他本身对中国传统文化建立在审视与幽默上的,并无根基。是一个自为,比中国传统文化还高明的:“两脚踏东西文化的高人”,“却是两脚落空的人!“没有中国文化(传统文化)之根(之基)根本无法正确看透(踩实)西方文化,也就无法去感受人类一致的大同文化(转 --《师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2750

帖子

623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231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7 18:3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家思想经典《孝经》里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从根本上说,缠足是对于女性身体的摧残,儒家是最反对这个的
宋代朱子是程伊川的再传弟子,朱子是儒家理学集大成者,他的再传弟子车若水在《脚气集》中写到:妇人缠脚不知起于何时,小儿未四五岁,无罪无辜而使之受无限之苦,缠得小来不知何用。这段文字说妇女缠脚的恶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小孩不到四五岁时就要受这种无穷无尽的苦,而且这种行为没有任何用处,也是明显反对这种行为的。2022-04-28 00:05
清代,朝廷,起初极力反对汉人缠足,一再下令禁止女子缠足,但此时缠足之风已是难以停止,到康熙七年(1668年)只好罢禁。迷恋缠足的人们欢喜若狂、得寸进尺,又有一些人以所谓的“男降女不降”而沾沾自喜,聊以自慰(清廷推行“剃发令”,汉族男子剃发。清廷也下令禁止女子缠足,但后来并未达到禁止目的,故而有“男降女不降”之说),缠足在清朝达到鼎盛,凡是汉族聚居地区都有缠足,社会各阶层的女子,不论贫富贵贱,都纷纷缠足。作为一个女人,是否缠足、缠得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她个人的终身大事。“三寸金莲”之说深入人心,甚至还有裹至不到三寸的,以至出现女子因脚太小行动不便,进进出出均要他人抱的“抱小姐”,而且这样的女子在当时还很受欢迎。甚至西北、西南的一些少数民族也染上了缠足习俗。 [3]
-----------------------------------------------------------------------
从鸦片战争后到同(治)光(绪)之际,反对缠足的举动比之于前一阶段有了很大的突破与发展,经过了这一阶段的宣传和实践,缠足陋俗必将灭亡的命运已是不可逆转。但此时的反对缠足还是个人的活动,此时还是只有少数人觉悟。到了光绪末年,反对缠足的活动进入成熟期——由个人活动发展为团体运动,由少数人的觉悟转变为民众普遍的觉悟。 [53]

清朝末年发生的反对缠足、崇尚天足(天足即放足、不缠足)的天足运动是由一批维新志士发动起来的。早在光绪九年(1883年)康有为就在老家广东南海联合一些开明乡绅创立不缠足会。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康有为、康广仁又在广州成立粤中不缠足会,提倡妇女不缠足,成立之初,会员便达万人以上。 [54] 康有为写了一篇《戒缠足会檄》,在女儿到了缠足的年龄后拒绝为其缠足,遭到了家乡人的强烈反对,但他仍坚持不给女儿缠足,成为近代反缠足运动中的一段佳话。此后,康有为的女儿还曾陪他到西方游历考察。
*
天足运动最终取得成功,其经验再与天足运动者找到了“婚姻”这一至关重要的症结。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梁启超在上海创立不缠足会就已经注意到了婚姻问题,试图解决会员子女将来婚姻大事的后顾之忧。民国时代各地在劝禁缠足时更是抓住了“婚姻”这一关键,例如山东省曾经让“各县小学校学生,皆系臂章,不娶小脚女子为妻”。再如绥远,几经努力,禁缠无效,但是后来抓住“婚姻”这一关键,“风示各学生,誓不娶小脚女子为妻”,结果“不匝月缠足之风顿杀”。由于抓住了“婚姻”这个关键,在社会上长期不懈地灌输劝导不娶小脚女子为妻,加上西方文化的影响,到后来社会上形成了娶小脚女子为耻、娶天足女子为荣的时尚,此时即使是顽固透顶的父母,为了女儿前途着想,也不得不放弃为女缠足的打算。 [55]
------------------------------
妇女裹脚,从元朝开始
百炼成钢牛庄 2020.05.28
有人说中国男人审美观从南宋始,以女人小脚为美,先从皇宫后到民间皆喜欢小脚的妇女。
   这种说法源于汉民族历史上的一段痛苦经历,为遮住这民族的痛,便说从南宋起汉族妇女开始裹脚,为的是避开元朝。
其实汉族妇女裹脚是从蒙古人侵入中原建立元朝后开始的,汉族妇女为了尊严,从民间自发、无奈的、避免被羞辱、被奴役开始裹脚。
  蒙古人入侵中原建立元朝后,施行了多项针对汉人的政策,这些政策对汉人来说是极大的侮辱,也迫使汉人改变生活、饮食习惯。
  元朝中央制定的政策: 农田改成草场,农民变成牧民,放牧为生,不再以粮为主食,改成以肉、奶为主食;每村的村长由蒙古人担任并世袭;汉人妇女结婚前必须给村长家放牧;汉人妇女结婚前一夜必须由村长淫宿一夜,蒙古人享有初夜特权;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全村已婚妇女由村长任意挑选陪睡一夜,人数不限。
   元朝九十七年历史,这九十七年便是汉民族的羞耻史。故此,现今社会没有人拍元朝影视剧,也少有人写元朝的故事,没法写,无法回避汉民族的耻辱。
   无奈的汉人妇女,为不给蒙古人村长放牧,汉族妇女从小用布把脚裹紧,长成畸形,无法正法行走,更赶不上奔跑的牛、羊。小脚女人没法出门,不信来看。蒙古人村长查验后,果真小脚,不能行走,无法野外放牧。此后,放牧的事成了男人的差使。全国效仿,汉人妇女裹脚兴起。
   所有的汉人不愿忍受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任由蒙古人村长挑选奸淫已婚妇女,民间兴起了白莲教,教义: 八月十五齐动手;八月十五杀鞑子。
   这就是农历八月十五的由来。
   元朝后期的八月十五这晚,全国的汉人一起冲向蒙古人住宅、府衙。这一夜,元朝分布在全国各地蒙古官员几乎全部被灭。随后暴发的多股农民起义军最终将蒙古军队斩杀大半,残余的逃向长城外荒漠苦寒之地苟延残喘。
  元朝统治中原九十七年,历史上算是短命朝代。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任何朝代,不得民心,必定不能长久。

----------------------------
元明清时期的女人们为何要缠足
来源:2018-01-12 19:54:03 
元、明、清时期,中国汉族妇女盛行缠足。尤其是明清时期,妇女们从很小便开始缠足,使足骨变形致足形尖小,行路只能以足跟勉强行走,最终把足缠成了三寸金莲状。“裹小脚一双,流眼泪一缸”。这无疑是一种对自己肢体的摧残。但为什么元、明、清时期的女人们还是要缠足呢?

关于缠足的起源,说法不一。有说始于隋朝,有说始于唐朝,还有说始于五代。相传隋炀帝东游江都时,征选百名美女为其拉纤。一个名为吴月娘的女子被选中。她痛恨隋炀帝暴虐,便让铁匠打制了一把长三寸、宽一寸的莲瓣小刀,并用长布把刀裹在脚底下。她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莲花。这样每走一步就能印出一朵漂亮的莲花。隋炀帝见后,想玩赏她的小脚,便召她近身。吴月娘慢慢地解开裹脚布,突然抽出莲瓣刀向隋炀帝刺去。隋炀帝连忙闪过,但手臂被刺伤。吴月娘见行刺不成,便投河自尽了。事后,隋炀帝下旨,日后选美,无论女子如何美丽,“裹足女子一律不选”。但民间女子不想入宫,便纷纷裹起脚来。从此女子裹脚之风开始盛行。
另有传说,南唐李后主的嫔妃窅娘,美丽多才、能歌善舞。李后主为她专门制作了高六尺的金莲,用珠宝、绸带、璎珞装饰,命窅娘以帛缠足,使脚纤小屈上呈新月状,再穿上素袜在莲花台上翩翩起舞,从而使舞姿更加优美。然而这只是传说罢了,不会是女子缠脚的主因。

据研究,北宋时上层社会的妇女有缠足的,但为数不多。当时只是把足缠得细长好看,与后来明清时期的缠足是不一样的。元朝时期,蒙古人统治中国,社会黑暗腐败,妇女缠足开始盛行。缠足之后,妇女行动不便,就会少出门。少出门便会减少与坏人相遇的概率。于是,注重门风的汉族家庭,便让家中女子缠足。缠足女子往往是贞洁的,在订婚时会被优先考虑。所以在女子当中逐渐形成了缠足的风气。但当时的缠足还没有达到后来的普遍程度。明朝早期,燕王朱棣篡位后,对女子的迫害有增无减,并影响了整个明朝中后期。1644年清军入关后,满族人开始统治全国。面对异族统治,汉族妇女再次盛行缠足,而且达到了摧残的程度。后来就连满族官员也赞成缠足,因为一个官员往往娶几个妻妾,缠足的妻妾不乱跑,好管理,令人放心。当时,西方人见到汉族妇女普遍缠足,而满族妇女多不缠足,惊呼“民族压迫”。此论虽遭中国人反对,但汉族妇女缠足,确实主要开始源于民族压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2750

帖子

623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231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7 22: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匿名用户回答

山西晋中地区,我太姥姥1909年出生,七八岁缠脚,没完全缠好就被放开的,比正常人的脚小一些,小脚趾是断的,算起来放脚大概是在1920年左右,也就是阎锡山时期。据太姥姥说是当兵的来村里强行把女人的裹脚布给剪了的
我奶奶1919年出生,就从来没有缠过脚。

发布于 2015-05-04 14:52



绝望坡上人

天津农村,奶奶1929年生人,大概八岁时,奶奶的奶奶给奶奶裹脚,奶奶疼不可支,就每天跑到太太姥姥牌局上去哭,一起打小牌的老太太们就劝:都民国了,现在都不裹脚了,放了吧。回家以后,太太姥姥边给我奶奶放脚边骂,死丫头,等你死了,大脚丫子竖着,丑死人吧你就。我奶奶在裹脚后的第七天放开了脚。奶奶现在快九十的人了,精神矍铄,有时还能小跑几步呢!
PS:奶奶的奶奶守寡早,一生辛苦,老了的时候半身不遂,想抽烟袋了,自己刚强,不用别人帮忙,用一只小脚压住烟袋锅,另一只手装烟叶。
我奶奶就是从给太太姥姥装烟叶学会的抽烟。最近一直想戒烟,因为奶奶嫌烟太贵了。不过大家都知道奶奶也就是说说,哈哈

发布于 2015-05-04 13:20



明月奴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我大学宿舍有个又高又胖的东北姑娘,41号大脚吧,以前揶揄她,这要是前朝估计就要当老姑娘了,嘻嘻嘻。言归正传,唯一见过的裹足女人就是我曾祖母,1906年出生的,算清朝人,2011年去世的,身体儿倍棒,活了105岁,肠胃功能衰竭去世,结束了一代人的记忆,我小时候就见过她的小脚,五指全部折断压在脚下面的那种,年纪大后鞋子都要特制,双足畸形,走路迈着八字步 但却嗖嗖的,比较利索。1911年辛亥革命孙中山废缠足陋习,不过广大乡村地区估计还有一段时间来普及吧,我外婆,奶奶辈的人就没在见过小脚女人了。

编辑于 2019-11-12 18:24



匿名用户

我奶奶和外婆
外婆1917左右出生的,童养媳,裹过脚的。没裹多久就放了,但已经对脚有伤害,我小时候看到过她的脚,微畸形但不严重。
我奶奶1925左右出生,不裹脚,家里大地主。
我们这边浙江乡下。
和我奶奶同龄的老太太基本都不裹脚。

编辑于 2015-04-23 11:21



Cheung Jason


就别说妇女裹脚了!我们小时候男孩都裹过脚,“缠裹脚”,80后可能小时候都有过!不过后来就慢慢没裹脚这习俗了!


发布于 2015-05-06 10:55


匿名用户

我老外婆大约1920年生,她就没有缠脚,因为她父亲是知识分子,但是比她小十几岁的还有缠脚的。
黄土高原上缠脚很不方便的,不知道这里什么时候开始缠脚的。
补充 这里是陕西省榆林市佳县

编辑于 2015-04-23 08:35


哑奴 打工人

换了种形式,现在要穿高跟鞋了。

发布于 2016-07-26 05:18


出世魚的代理戦争 solo

没有消失
只是变换成了“打断脊梁”

发布于 2022-1-15 11:49


春花聆听明月梦

2019-11-02 12:16活力创作者
女子缠足的起源不能十分明确,大体上是从北宋开始,到了明朝时期缠足进入兴盛时期,然而明朝也只是官宦世族大家,说白了是上层社会在流行。而且明朝有一个特别出名的典故“露出马脚”,因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老婆马皇后,没有裹脚,所以被称为大脚皇后。据说马皇后在金陵城游玩,一阵风起,刮起了马皇后的裙子,围观百姓一看,原来皇后没有缠足,是一双大脚,这就是“露出马脚”的来历。
星晖杂谈 企鹅号
2020/5/30
《红楼梦》里的女孩子却是幸运的,她们却拥有一双能跑能跳,能够散发活力的天足。
二十三回,二十七回,两次写黛玉葬花,黛玉肩扛花锄,初上花囊,手中还拿着花帚;宝姐姐还曾经说她“蹲在水边玩”“钻进山洞子里”,能做出这些事情的女孩,绝对不会是一个缠足的。
二十七回,宝钗扑蝶,从潇湘馆一直赶到滴翠亭,好长一段路子,随着蝴蝶忽上忽下,她也应该忽快忽慢,“三寸金莲”是办不到的。
二十七回,王熙凤曾独身一人站在山坡上向丫鬟们招手,后来又到李纨房中,如果不是天足,哪里有力气上山下山的。更何况她整天的东奔西跑,忙个不停。第二十八回还写过“凤姐蹬着门槛子正拿着耳挖子剔牙,看着小厮们挪花呢”。
第四十九回,曾经描写过林黛玉与史湘云的鞋子:“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史湘云“脚下也穿着鹿皮小靴”。而缠足的女孩因其脚已畸形,只能穿“弓鞋”。这足以证明史湘云,黛玉等人都是天足。
为什么贾府里的姑娘媳妇们都不裹足呢?因为他们是公侯府第。他们家的女孩还有可能进入皇宫大内,怎么敢缠足以抗上命。

2020-05-05 23:01
匠心计划创作者,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林黛玉有一个踩门槛的习惯,第二十八回曾记“只见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手帕子笑呢”。无独有偶,王熙凤也有踩门槛的习惯,第三十六回,王熙凤从王夫人屋里出来,正巧天热,王熙凤就“把袖子挽了几挽,跐着那角门的门槛子”。
踩门槛是何等男性化的动作,只有从小充当男儿教养的王熙凤、林黛玉(详见第二回“林如海假充养子之意”),才会这般豪爽洒脱,做出这般动作,王熙凤是肯定没有裹脚的,而林黛玉若是裹脚了,必然重心不稳,如何能蹬门槛子?
清代旗人是不裹脚的,而汉人女子又以裹脚为美,所以读《红楼梦》的时候,就会发现有的女子裹脚,有的又不裹脚,模糊了年代与民族信息,事实上书中明确提到裹脚的女子只有三位——晴雯、尤二姐、尤三姐。

民国以前京剧中鲜有女性演员,一般女性角色由男性来饰演。所以为了表现小脚女性,男演员会穿称为“跷”的木制假小脚。民国后女性京剧演员逐渐登台,依然会穿这种跷来演出。包括现在的京剧中为了表现小脚女性,穿跷已成为普遍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2750

帖子

623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231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8 14: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清时期孔府的女眷是否缠足
作者:刘仰
  今年教师节去曲阜,再次参观游览了孔府、孔庙。本文要说些负面意见。

  参观孔府孔庙时,由一位孔氏家族的后人担任导游、讲解,他对于孔府的历史知识很丰富,几乎每一个细节都能如数家珍,比我强多了。我特意问了他两个问题。一,明清时期,孔府的女眷是否缠足?二、清朝时期,孔府的男性是否剃发易服?答案都是肯定的。我在孔府里与几位当地人聊天时说,我认为孔府女眷也缠足是一个很不好的举动,给整个中国社会带来了一个坏榜样。他们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回答我。我也没有对此问题多展开述说。

  缠足被看成是中国儒家传统社会一个很不人性的做法,中国传统社会遭受各种批评,女性缠足也经常成为主要的靶子。但事实上,中国古代女性很长时间里是不缠足的,孔子、孟子、朱子、程子等所有儒家思想的标志性人物都没有说过要求女性缠足的话,中国古代各朝政府也没有要求女性缠足的法律规定。那么,女性缠足为何会在中国古代社会成为一种广泛的流行?

  缠足,俗称裹小脚。关于它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这里没必要展开讨论。大致来说,缠足在北宋还只是社会上层少数人的时髦流行,其缠足的方式与后世也不同。南宋时期,汉族妇女的缠足开始增多,其中原因之一是,金人南侵,大肆屠杀掳掠,当时传说金人对汉族女性缠足很好奇,因此,不杀缠足的汉族女性,由此造成很多女性纷纷缠足。在我看来,缠足在北宋时期的出现,只是一种时髦和流行,类似今天女性按照西方习惯穿很不舒服的高跟鞋,只是一种时髦流行的审美观。现代社会的整容也属此列。考古发现的宋朝缠足鞋显示宋朝女性缠足只是把脚裹得纤直而不弓弯,因此,宋代女性即便缠足,缠裹出来的小脚比后世的小脚要大。到了元朝,由于元朝统治者将汉人视为低等和其它一些原因,一些汉文化的保守者,为了突出自身文化与蒙古统治者的不同,便将缠足作为区分彼此和自我文化认定的外在标志,甚至作为保护女性的一种手段。以不缠足为耻的观念在元代末年开始出现,但那时候汉族女性不缠足的依然很多,尤其是在离蒙古人居住区较远的南方地区。

  明朝时期,缠足之风开始兴盛,变态的“三寸金莲”等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程颐、程颢兄弟是北宋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也被视为“宋明理学”的开创性人物。有人说缠足之风就是“宋明理学”造成的,这是一个错误的说法。“宋明理学”被人经常指责的一句话是“存天理、灭人欲”,这里不辨析此话的含义,只想指出,后来有人将缠足视为增强性功能的手段,并将小脚视为“第三性器官”,恰恰是违背“存天理、灭人欲”这一主张的。而且,程颐、程颢兄弟后代中的女性至少到明朝也没有缠足,可见,缠足绝非是儒家思想的要求,更非儒家的强制要求。

  宋元明清的政府从来没有规定过一定要女性缠足,清朝初期甚至下令禁止缠足。当清初“女性禁止缠足”与“男性必须剃发”的法令共同颁布时,男性乖乖剃发,女性依然缠足,被某些人说成是“男降女不降”,实在是一种丑陋的可笑、可耻的自我安慰,他们助长、推动、美化了缠足。女性缠足在中国的历史,根本原因只是一种社会上的流行文化,是流行审美观和庸俗主义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儒家一贯主张中庸。孔府的女性也缠足,在我看来是一个完全错误的决定,是对真正儒家精神的背叛,是向庸俗文化的投降,孔府的这一举动给中国社会做出了一个很不好的榜样与示范。

  儒家理论中有一个观点: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段话源自《孝经》。《孝经》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孝道也是儒家的原则之一。女性缠足明显是对身体的毁伤,孔府及孔子后人对此种行为不加批评、谴责倒也罢了,居然跟风流行,显然违背了《孝经》,违背孝道的要求,将自己放在不孝的境地。再说,不缠足并没有像后来“不剃发”那样有生命危险,清政府甚至还下令禁止缠足,但孔府依然违背儒家理念,屈服于庸俗的流行文化,孔府应该为此受到谴责。如果孔府女眷坚持不缠足,坚持不将缠足女性娶进家门,结果会怎样?我想,这一坚持孝道的行为一定会在社会上引发积极反响,抑制越演愈烈的缠足之风。但是,孔府没有这么做。其对儒家经典的坚守不如程氏兄弟的后人,甚至不如同时代社会上很多不缠足的劳动女性。这不能不说是孔府在历史上的一个巨大污点。孔府为何会让自己产生这样的污点?
来源:刘仰博客
2014-09-17 09:09:22 原载:刘仰博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2750

帖子

623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231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8 16: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如何看待孔府女眷缠足

这里,先转摘了上文,以供资讯参考(有删减)
作者对孔府女眷缠足的批评很好,引起借鉴启示。这个事,就是儒道释经典義理与世风俗的区别,正是“知合一”问题。
孔府女性如果不裹脚,那会给全国一个榜样,影响很大,而这是能榜样做到(虽然,开始还有其它原因的压迫)
其后人女性者也缠足之“行”为,并非是背叛了孔子的教训,他们缠足时,不会认为是危害、不平等地对待女性,而恰是认为,是喜爱、善待、爱护女性。这就是“认知”的逻辑错误!所以,才作出“缠足”之“行”。这就是“知行合一”错乱了!也即,他们的“行”、是来自另一个思想和理论,不是自然的、而是世俗的了。来源不同了,是来自世俗、风俗和欲望。
这不仅只是孔府后人中出现,而可能是、包括历代的更多名人、士大夫。其女眷后人、也如此“知行”,我们就怀疑,大量的儒学名人士大夫,其女眷都是缠足的。但我们却不能认为,他们违背了儒教,而他们恰恰最倡导、谨守儒道的。但儒学本身,却沒有这种,实为残害妇女客观造成女性地位低的,任何论述和義理!

其它的问题,则不由孔府来承担,要文化这个层次来分析。种族是灭文化文化在、民族存儒道释经典文化、本身就是博大的,本质是全人类的,是自然法。并不局限汉族人,所以,不论谁是当权者,只要尊奉儒道释经典文化,用儒道释经典文化作指导和理论基础,那就是“奉天承运”、“替天行道”,“代天保民”,即是中国“法统”“道统”的不变。清廷对儒道释文化是全盘接受、并奉行的,在历代中做得最好。所以,才出了阮元、林则徐、张之洞这样的汉族忠臣。用现代政治学的逻辑分析,中国历代朝廷的更迭,只是政府的更换,主流文化并没改变和消失。倒是百年来才发生了变更…。现在,才又重新审视和认识自己的中国文化(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有佛学法师说:“21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只有中国文化能救世界”,“中国文化,就是传统的儒道释经典文化,而不是其它德俄文化。中国文化(传统文化),与欧洲个人认识论文化,本质区别。无法化在一起”。
这里需要强调,我们说清迋全盘奉行儒道释文化,与清兵入关时的杀戮,及将其风俗行为强制推行一律,是两个逻辑概念和范畴的事物,不能混为一谈。混为一谈,是欧洲个人认识论的“对立统一规律”,违背了事物本质的“重叠规律”,违背中国儒学之哲学
206645410_1_20201106024128306.jpg
(此图:坐者大概是满族人,从衣裳到高底鞋,天足。抱孩子者是汉族人。整体看,清代女装:如是满族服、天足,满族全身打扮,倒有特色。但其服装,配上小脚,实在难看!衣与足的搭配,是显形的。满族服、其衣裳都是紧脖子的。或许满族原住东北西伯利亚,天气寒冷,形成紧脖子衣俗,但中原及南方地区,这种衣裳却不适。结果却在全国着穿。丧失了汉族的民族服饰_汉服。所以,现在:鼓励节假日、在公园、街,平常在家,自然穿着汉服,男女老少都可穿!)
清代男剃头留长辨子,女穿紧脖子的衣裳,与历代女露胸脯的服装,也是区别的。现代人来看,是很难看的丑陋服饰,但这却是满族服饰。所以,现代人重穿汉服则很美。
佛菩萨圣像不仅赤足,而且还露胸上部,就告诉人们:自然是美、健康是美。这种美、也就是佛性的“空”-“空性”,看着没什么装饰_空的,“空即是色”_真正的美(心经)。而缠足、穿什么高级美鞋,追求“色”,看上去有色有型、很美观,但脱掉鞋(装饰)后,却很丒,正是“色即是空”_都是空的、假的。
(此问题,很大很复杂,这里仅简述几句。)(大浪淘沙 原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南知青网学术科技频道   

GMT+8, 2023-3-29 20:24 , Processed in 0.16472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