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答問》卷一 国学〔此为诵读定本,程试功令,说经根柢。注疏本与明监本五经,功令并重。〕 国学《十三经注疏》(共四百一十六卷。乾隆四年武英殿刻附考证本,同治十年广州书局覆刻殿本,阮文达公元刻附校勘记本,明北监本,明毛晋汲古阁本。目列后。阮本最于学者有益,凡有关校勘处旁有一圈,依圈检之,精妙全在于此。四川书坊翻刻阮本,讹谬太多,不可读,且削去其圈,尤谬。明监、汲古本不善。) 《周易正义》十卷,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正义》二十卷,旧题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
《毛诗正义》七十卷,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
《周礼注疏》四十二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注疏》五十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正义》六十三卷,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
《春秋左传正义》六十卷,晋杜预集解、唐孔颖达正义。
《春秋公羊传注疏》二十八卷,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
《春秋穀梁传注疏》二十卷,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
《孝经注疏》九卷,唐玄宗御注、宋邢昺疏。
《论语注疏》二十卷,魏何晏等集解,宋邢昺疏。
《孟子注疏》十四卷,汉赵岐注、旧题宋孙奭疏。
《尔雅注疏》十卷,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毛诗》、《仪礼》,皆依疏本子卷计数,《孝经》亦依疏分卷。) ---------------------- 簡介:《書目答問》卷一首,即將《十三經注疏》列為正經正注第一,可謂十分自然。突顯中國文化幾千年自然道統、法統的一致性。“諸生好學者,來問應讀何書,書以何本為善。偏舉既嫌絓漏,志趣學業,示各不同,因錄此以告初學。”,明示:學習中國文化(即“傳統文化”),首先就要學習《十三經注疏》(即“四書五經”),“此為誦讀定本,程試功令,說經根柢。注疏本與明監本五經,功令並重。”。圍繞《十三經注疏》,展開學習其他“經、史、子、集”的相關書目,以通經學、明道立德;道通則百通。《十三經注疏》是自然法,是宇宙、地球、萬物眾生、人類社會的本質與自然規律,是“道”、是“法”。不同並相悖於西方歐洲的“認識論”文化~“人為法”。特別是德俄的、“極權主義”的、“認識論”。中國文化的“學問”,就是“自然法”,區別於西方歐洲文化的“人為法”。 我們國人後學,自以學《十三經注疏》(阮本)開始。《書目答問》解決了“為學之門徑”與“應讀何書,書以何本為善”兩大題目。如蔡元培先生所言,“把它視作簡明實用的購書目錄”,是後生初學的指導。總之,《讀書答問》,是一部指導人做學問的門徑書,是一部便於翻檢的參考書,更是一部指導做個中國人的自然書。 特別在那、中國遭俄國趁火打劫侵略,被占北方幾百萬平公里領土的危難時代,對保華保種更有重大意義。以至在1903年,曾爆發了大規模的“拒 俄 運 動”,國人始終認識:沙俄對中國傷害最大,不忘沙俄對我領土的侵略與佔領。“經濟落後,可以發展;文化滅亡,就滅種了;領土喪失,拿什麼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