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 趙順孫先師《四書纂疏》,是南宋後期出現的《四書》學著作。 朱子:《四書章句集注》 此書並不直接解釋《四書》經文,而是根據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选购),來解釋《四書》的經文,並將朱熹的注,也作為經文來疏。 這種以朱熹的其他作品、朱熹門人的著作解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的方法,從而使得《四書章句集注》、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了“經”的地位,對後世起的元明《四書》學著作、具有示範作用。 同時,此書保留了已失傳的朱熹以後到南宋理宗寶祐年間(1200-1256)大量朱子學者的作品片段,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纂疏》的文體雖然是傳統意義上的解經之作,但趙先師在纂集各家著作時所引用的文獻體裁卻五花八門,有文集、語錄、講義,更有單行的解經之作。趙先師的工作是,將那些有助於理解《章句集注》的“資訊”從這些不同體裁結構的文本中抽離出來,再散入到《四書》各條經文、《章句集注》各條注文之下,用他自己的話說:“因遍取子朱子諸書,及諸高第講解有可發明注意者,悉匯於下,以便觀省,間亦以鄙見一二附焉,因名曰纂疏。”,這就非常有利益理解經文。趙先師功在千秋!(綜合) ---------------------------- 《四書章句集注》與《四書纂疏》 【編後】 學習【經學】之《四書》時,應選古籍【十三經注疏】全本的影印本原著(沒有斷句、點校、注解、白話文的古籍)。從中找出《四書》的原經文與注疏,多讀幾遍。一般後學很難理解,但勿须退縮。 如對【十三經注疏】原經文(其注疏,歷代也被作為經文看待了)難理解,需找書參閱理解時。那麼,就先選擇朱子的《四書章句集注》作參閱。朱子《四書章句集注》之注的義理,與孔子原經、及前代大德對經文的注和疏之意,是完全一致的。並非“另一股流的理學(‘宋明理學’)”,是同一源流的,“理學乃經學之階梯”。那種認為朱子的《四書章句集注》及《理學》,是標新立異的觀點,是錯誤的,也是對孔子的思想並沒有正解的表現。1911年以前五千年,中華的【經學】思想(即“道統”、“法統”)是一脈相承的。 仍覺得不解,那麼再選趙師父的《四書纂疏》作輔助。其纂疏更親近宜理解。 選了朱子的《四書章句集注》,和趙順孫的《四書纂疏》,那麼,自可正解《四書》了。對【十三經注疏】中的《四書》之理解,有這兩本就基本可以了(歷代還有很多對《四書》注疏的古籍本的,有時間還可去找閱)。 現代售賣的那些“專家”、“教授”出版的“雞湯本”~“我讀論語(之類)”的本本,就千萬不要再去看了、去聽了!只會使人進迷途!(編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