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南知青网学术科技频道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大浪淘沙

盂兰盆节是救度已故亡灵的殊胜节日

[复制链接]

82

主题

2922

帖子

664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44
 楼主| 发表于 2023-9-5 13:53:44 | 显示全部楼层
【瑜伽焰口】
供佛齋僧300.jpg 【瑜伽焰口】道場
五大師瑜伽焰口
法會於初十五下午三點至晚九點,大法師誦【瑜伽焰口】經,一心召請在惡道受苦的群靈,包括我們的冤親債主、故往歷代宗親來到道場、普同獲益。
通過施食、持誦經咒,令食物變成種種甘露飲食,充滿法界,讓恒河沙數的群靈皆能得到飲食飽滿。
此後,更仰仗三寶慈力,為亡者說法皈依、授戒讓法雨甘露滋潤身心。
經此焰口普施,便可令施主與冤親債主轉違緣為菩提善緣。
以此蘭盆供善根,報答父母劬勞恩
存者福樂壽無疆,亡者離苦得超生
四生九有諸含識,八難三途苦眾生
各個悔過洗瑕疵,盡蒙慈濟出沉淪
供佛齋僧300d.jpg 《觀音菩薩為何會示現成“面然”大士》
法會緣起就是“面然興方便”,觀世音菩薩示現面然大士,那契機的人是誰?是阿難尊者。阿難在夜間習定時看到面然“頂發煙生”、“肢
節如破車之聲”,阿難驚怖就問:“你是誰?”答曰:“我是焰口。”
阿難問:“你要做什麼?”他說:“你三天之後就跟我一樣了。”阿難趕緊回去問佛,
佛於是告訴他《瑜伽焰口》施食。施食的緣起就是這樣,在利他中完成自利的因緣。
《妙法蓮華經》中對面燃大士的形象這樣記載:觀音大士應以鬼王身得度者,即現鬼王身而為說法,是觀音大士教化餓鬼界眾生的需要而示現;另一方面是警惕人們應該積極佈施僧侶、貧民,不宜動貪愛及慳吝想,以免墮入餓鬼心識,成為面燃的眷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2922

帖子

664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44
 楼主| 发表于 2023-9-5 15: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面燃大士k.jpg (“面燃觀音,少人會知道,菩薩為何會現此法相?)

《佛說救面然陀羅尼經》
提到,面然大士。身形羸瘦。枯燋極醜面上火然。其咽如針、頭髮蓬亂。毛爪長利身如負重。身體消瘦,全身到臉會被火燒傷,從肚中火焰燃燒道口外,毛爪長而且很重。
怎樣會墮入這可怕的六道?在生時不捨得供養佈施、甚至阻止別人佈施、佈施之後後悔佈施,會墮入面燃鬼道。

所謂的“佈施”除了金錢的供養外還有7種:
有一人向佛訴苦:“我不管做什麼事都會失敗,這是為什麼?”
佛說:“因你從不佈施!”
那人答說:“可我是一無所有的窮人!”

佛開示:“即使你沒有財富,也可以給人這7種佈施!”
一、為和顏施:對於別人給予和顏悅色的佈施。
二、為言施:向人說好話的佈施,存好心做好事做好人說好話,並勉人切實力行。
三、為心施:為對方設想的心,體貼眾生的心的佈施。
四、為眼施:用慈愛和氣的眼神看人。
五、為身施:身體力行幫助別人。
六、為座施:讓座給需要的人的佈施。
七、為察施:不用問對方就能察覺對方的心,並給予相對其所需的方便的佈施。
原文出處雜寶藏經第四卷:七種施因緣


佛說有六種施。不損財物。獲大果報。
[一]名眼施。
常以好眼。捨身受身。得清淨眼。未來成佛。得天眼佛眼。是名第一果報。
[二]和顏悅色施。
不顰蹙惡色。得端正色。未來成佛。得真金色。是名第二果報。
[三]名言辭施。
出柔軟語。捨身受身。得言語辯了。所可言說。為人信受。未來成佛。得四辯才。是名第三果報。
[四]名身施。
起迎禮拜。是名身施。未來成佛。身如尼拘陀樹。無見頂者。是名第四果報。
[五]名心施。
雖以上事供養。心不和善。不名為施。善心和善。深生供養。是名心施。未來成佛。得一切種智心。是名心施第五果報。
[六]房舍施。
使屋舍之中得行來坐臥。即名房舍施。捨身受身。得自然宮殿舍宅。未來成佛。得諸禪屋宅。是名第七果報。
是名六施。雖不損財物。獲大果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2922

帖子

664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44
 楼主| 发表于 2023-9-5 15: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面燃大士02k.jpg

为了教化不同根器的人,佛菩萨会有不同的化相。妙法蓮華經有載:觀世音菩薩“應以鬼王身得度者,即現鬼王身而為說法”
“大士爺”中的“大士”之稱,一般都是道教對觀音的尊稱,就如“觀音大士”。這尊“面燃大士”,與觀世音菩薩一定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

“面燃鬼王”的來歷,在佛教中有數個說法:一是祂是觀音大士的化身,故稱“大士爺”。二是面燃、祂原為諸鬼的首領,因受觀音大士教化而皈依其門下,從此被稱作“大士爺”,成為護持盂蘭節普渡事項的神明。

《妙法蓮華經》中對“面燃大士”的形象這樣記載:觀音大士“應以鬼王身得度者,即現鬼王身而為說法”,是觀音大士教化餓鬼界眾生的需要而示現;另一方面是警惕人們應該積極佈施僧侶、貧民,不宜動貪愛及慳吝想,以免墮入餓鬼心識,成為“面燃”的眷屬。

菩薩的憤怒相因為長相讓人感到畏懼,因此現在很少有人供奉。事實上,美醜之分別,都是出自於人的分別心所至,然而,卻沒有人想到,憤怒尊乃是寂靜尊所幻化出來的相。
憤怒相的菩薩就像一位慈母,面對一些頑固,並且不聽從勸導的人們,慈母深怕他們的行為,會對他們自己造成傷害,故化怒相示警,這就是菩薩為何要示現怒相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南知青网学术科技频道   

GMT+8, 2023-10-3 09:20 , Processed in 0.14937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