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议题 13名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院士专家们的精彩言论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201.5.25日, 在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云南省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上,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13名专家学者,经过对云南各州市的走访调研,从特色产业发展、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诸多议题展开,为云南的发展提出独到的建议和对策。 云南应实施 蛙跳式对外开放战略 刘人怀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 ·面临问题· 云南对外协调的层级偏低、权威性不够;对外合作仍以沿边为主,缺乏面向印度洋的大战略格局;偏重经贸合作,形式单一且水平层次较低,对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合作少;路网仍以普通公路为主,高速公路很少,路网密度低,结构不合理。 ·给出建议· 云南应积极争取国家层面加大协调力度,实施面向印度洋的蛙跳式对外开放战略,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中充分发挥关键独特的战略作用,在昆明定期召开孟中印缅国家领导人会议、副省级会议和工作组会议,制定定期的磋商机制,并参照上海合作组织的模式,把昆明作为永久的会议地点。 云南城镇化模式 要严控坝区湖塘开发强度 樊杰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 ·面临问题· 现在云南实施城镇上山的战略符合区域资源环境要求,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坝区、湖区应腾出来做生态、农业建设,可现在却是湖区、坝区房地产开发过度。 ·给出建议· “要下大力气让云南人民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受益。”,本来应是大众享受到发展成果,现却仅少数人得益。樊杰认为,城镇上山战略符合云南资源环境特点,在推进城镇上山的过程中,要加强城乡统筹,探索滇中城市群集聚与相对均衡化的城镇化布局方略,科学策划、精细管理,努力在特色城镇化空间形态下提升城镇化质量。“要严控坝区、湖塘的房地产开发强度。”樊杰指出,云南承载能力较弱,应掌握好开发强度和开发方式,给未来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 呈贡大学城旁 应部署新型科技园区 张礼和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 ·面临问题· 目前我国普遍存在药物研发投入越来越高,上市的比例却越来越低的问题,云南也不例外。 ·给出建议· 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应加大产业研发投入,促进科技创新,政府要制定更合理的政策,鼓励企业在研发和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加大投入,并建立生物医药产业风险投资基金,重视新型创新园区建设……他认为在昆明呈贡大学城附近部署新型科技园区,将为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提供绝好的发展后劲。 推动建立更公正合理的 公益林补偿政策 许智宏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长 ·面临问题· 云南是中国重要的水电清洁能源基地,但流域生态保护与水电开发之间的矛盾长期难以调和。 ·给出建议· 云南可研究建立以生态绩效为依据的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建立科学合理的量化评价体系和生态补偿标准,推动建立更为公正、合理的公益林补偿政策;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和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提高地方政府和农民群众保护、建设生态的积极性;建立全省森林、湿地等生态监测网络体系。 加快天然气 城市管网系统建设 马洪琪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高级顾问 ·面临问题· 根据规划,2020年电力产业将基本成为云南省的能源支柱产业,但目前电力能源发展仍存在问题,其中包括电力消费与电源建设不匹配,电源结构自身矛盾、电源出力与负荷需求矛盾,电网发展严重滞后,“小煤保大电”的电煤供应问题等。 ·给出建议· 建议云南统筹电力建设,培育省内用电市场和拓展外送市场的关系,发挥云南能源产业的综合优势;积极开发电力及风能、太阳能资源,促进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中缅油气管道过境云南的通道优势,加快天然气城市管网系统建设,有效利用天然气。 再造一个云锡 古德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矿业联合会高级资政委员会委员 ·面临问题· 云锡“区域矿山”的创建,走出一条中小矿山转型升级、扩能增效的新兴工业化道路,该成果正在云南的蒙自矿冶公司、建水铅锌矿区、弥渡宝兴厂金铜矿区,以及湖南、甘肃、内蒙等省推广。 ·给出建议· 古德生认为,云南应该再造一个云锡,开展云南锡业产业发展战略的专题研究,规划产业发展思路,以便扎实地把云南锡业建成全国最有资源优势、世界锡业最有竞争力、全球锡市场中最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 加快云南农业科技跨境合作 朱有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 云南省科协主席 ·给出建议· 朱有勇建议,在昆明联合建立中国—东南亚南亚国际农业合作科技研究实验室,共同研究解决中南半岛的农业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针对该区域农业生产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各国之间联合检测和联合防空的技术研发;联合建立中国—东南亚南亚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机制,针对该区域农业生产问题,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科技交流机制,联合建立农业奖学金。 建立亚高山生态补偿机制 刘世荣 中国林业科学院副院长 ·面临问题· 西南亚高山分布在川西南滇中亚高山盆地区与滇西南亚高山区地貌区,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多样性丧失严重、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缺乏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等主要生态问题。 ·给出建议· 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为生态建设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将西南亚高山生态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保育、重建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划定生态红线,明确生态功能地位,确定保护、恢复和重建重点;重视山地垂直带间的生态功能联系,建立系统的山地生态保护观;积极总结各民族生物多样性和植被可持续利用的模式和技术。 云南旅游应保持天人合一 保继刚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 ·面临问题· 中国旅游消费将回归市场理性可能面临的矛盾,在云南旅游市场上也有体现,包括部分精品景区节假日环境超载严重、人满为患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给出建议· 云南应保持自然景观与民族风情天人合一的组合,一旦这种关系被破坏,云南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基础便被动摇;总结过去的开发模式,特别是总结引进外部资本开发旅游资源方式的利弊;检讨云南旅游房地产发展可能对本地文化的危害。云南旅游只有自己打败自己,周边国家和省份不可能打败云南。 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汪懋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荣誉理事长 ·给出建议·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中,云南应利用地区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农牧结合、粮草结合。云南需要大力提升农业资源环境可持续的产业转型与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建立完善的农产品供应链和保障食物安全,“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发展小金属大产业 何季麟 中国工程院院士 ·给出建议· 支持昆明理工大学由教学研究型向研究教学型大学转型发展,服务地区经济。依靠产、学、研紧密结合,走协同创新之路,发展小金属大产业。 以滇中产业新区为契机 优化产业布局 邱定蕃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 ·面临问题· 云南是我国有色金属大省,但不是强省,主要因为精深加工及产业链延伸能力受限,有色金属材料深加工企业还存在小、散、弱的问题。 ·给出建议· 以滇中产业新区的建设为契机,优化有色金属产业规划布局,加快云南有色金属产业升级发展。在实现云南有色金属产业升级发展中,建立有色金属产品精深加工的技术优势,最终形成产品竞争优势,提升云南省有色金属产业的技术内涵,实现产业升级发展。 建设红河谷柑橘产业 邓秀新 华中农业大学校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面临问题· 红河谷是著名的干热河谷,也是我国少有的特色区域之一,热量充足、水源丰富、土地充裕,但长期以来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给出建议· 红河谷可以发展以柠檬及其深加工产品系列为主的柑橘产业,初步勘察,这里可以种植30万~50万亩的柠檬、葡萄柚、血橙等早熟柑橘品种,可形成年产值10亿元的物流和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3~4个,带动农民脱贫致富5万~8万人。 |